二胺工艺技术路线
二胺 (DEA)合成方法有:氯氨解法、甲醛氰醇催化加氢法、硝基还原法和环氧乙烷氨解法。氯氨解法是世界上早使用的合成胺的方法,该工艺的缺点是反应中生产难以分离的副产物氯化铵;甲醛氰醇催化加氢法是在镍催化剂存在下进行,除生成一胺和二胺外,还副产氨气;环氧乙烷氨解法是以环氧乙烷(EO)和氨为原料合成并蒸馏分离春胺的三个组分,该法反应产物容易分离和精制,是目前世界上生产胺的主要技术路线。
现代利用环氧乙烷生产胺的工艺技术路线,大致可分干法和湿法两种。所谓干法,是EO与90%以上氨水反应,再经脱氨、脱水、精馏分离出三种EA产品,德国BASF、Hüls,瑞典Akzo-Nobel表面化学公司等装置属于此种,其中我国浙大-太原日化新开发的工艺中无反应混合技术取得国家发明专利;所谓湿法是EO与25%~50%浓度的氨水反应,再经脱氨、脱水、精馏分离出三种产品,美国VCC、墨西哥IDESA和抚顺北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装置属于此种。抚顺北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在对引进Sulger/conser技术消化吸收基础上,改进装置,使DEA产品比例达60%以上。
以上两种方法的不同,仅仅是用氨水的浓度不同而已,作为催化剂,反应过程必须有水的存在。
各专利技术的区别主要在于各公司根据产品方案,相应采取不同的摩尔比和工艺条件,在同一装置上灵活获得不同产品。欲获得较高比例的DEA,采取降低氨与环氧乙烷比以及将MEA循环或将他与环氧乙烷在另一个反应器中反应,可获得较高比例的二胺。
近有资料报道,日本Shokubai公司开发出以沸石为催化剂,可使DEA的产品比例达90%。巴西某公司将分离出的MEA与EO反应,可使DEA的产品比例达到80%以上。
现代化EA生产装置,生产过程中的物料处于闭路状态,原材料利用率高,几乎不产生污染,其污染源主要是极小量漏的氨或氨水。
目前,我国胺生产技术主要来自Sulger/conser和浙大-太原日化,两种技术各有优势。对于Sulger/conser技术,工艺技术相对先进,物耗能耗比较低,由于产品成本低、产品质量稳定,产品质量竞争力比较强,但设备投资相对较大;对于浙大-太原日化技术,其优势是装置投资相对较少,但产品质量市场反映一般。